第902章塵封的往事
關燈
小
中
大
第902章 塵封的往事
“走,去伐木的地方看看。”
“是。”
沈雲卿遂即前往伐木地點,現場勘察樹林情況。
來到砍伐地點時,七八顆黃花梨根部已經被砍了一圈,但就是沒砍去多少,而且是五個人圍著一顆直徑八十厘米左右的“小樹”圍著砍,楞是也沒能砍動多少,可見木材何其堅硬。
整片整片的林子都是原始森林,被這種黃花梨大量覆蓋,還有一些小苗和金絲柚木。
“都是好東西啊……”沈雲卿難免感慨,他想到的都是錢。
“郡王,這些木材難道都值錢?”
“嗯,只要合理開采砍伐,控制數量,這一顆就能賺好幾十貫錢的利潤。不過砍樹還得種樹,明天讓人把這些地上樹苗都連根給我起出來,然後種在木桶裏帶回去,當心樹根,盡量別弄斷,另外多讓人放哨,別被猛獸給偷襲。”
“是。”
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沈雲卿打算把這些地上的樹苗給起出來,種在木桶裏,弄去臘婆南方的瓦甌半島上,那裏的氣候和這裏相近,也許能給移栽成功,一百年兩百年後,就能大片長成木材。
當晚休整一夜,翌日開始搬運財寶,由於廊洞寬度有限,宗諾差把財寶搬進去是幾十年間一點一點的搬,每次不多,一年搬幾次,積少成多倒也沒什麽問題。現在要一口氣全都搬出來,就很費力。
最後商量了一個辦法,在戰船的船首固定一根繩索,一直拉到瀑布後,一個不到一人高的隱蔽通孔,然後使用滑輪,利用瀑布和戰船高低落差產生的斜度,把財寶裝在麻袋內給傳輸出來。
麻袋一次還不能裝的太多,麻袋雖然很大,但是貴金屬的密度很大,麻袋承受不了太多的重量,組織纖維會斷裂,掉水裏就得不償失了。
寶藏運了整整兩天,裝滿了兩甲板,除了黃金白銀、玉料、寶石、天然水晶、玻璃珠,還發現了一些帶帽,完整的大型硨磲殼,蘇合香、乳香。
蘇合香、乳香其實都是膏狀物、膠狀物或者塊狀物,保存周期幾乎無限,都是當下較為名貴的香料,但不是食用的辛香料,而是一種熏香,能長期保存,基本上只要保存得當,都是千年不朽,萬年不腐的東西。
蘇合香原產在印度、伊朗和中東地區,東南亞沒有,但是海上貿易商船會帶著這些東西,而乳香是東南亞特產,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
兩者價格雖然沒有檀香、沈香、龍涎高,但基本也是以白銀交易,所以在商品中的價值利較高。
而檀香、沈香都不易保存,尤其是這兩種不是膏質、油質、膠質,容易腐敗。龍涎是鯨魚的腸胃分泌物,其實就是一種結實,數量太少,不容易弄到,所以極少有商船能運輸販賣這種東西。
此外還在玻璃珠和天然水晶中發現了不少毛鉆原石,也在有色寶石中發現了尖晶石、有色水晶、石榴石等一些近現代沒有一太多價值的晶體。
當下由於認知淺,以及海盜沒有太多珠寶經驗,他們對寶石的區分能力很差,只要搶到晶體類透明石頭,都覺得是高級珠寶,其實不是。
其實區分是不是晶體類寶石,近現代主要的辦法就兩個,一是物以稀為貴,產量越少,基本上就是高級寶石,產量越多,都是垃圾級的裝飾品。
二是看硬度,硬度越高,都是高級寶石,硬度越低,基本上都是垃圾級的石頭。
甭看都有透明有顏色,但未必都是好寶石。
起出全部財寶,對溶洞進行了最後一次清理,不要還有什麽漏網之魚。
果然,軍卒在溶洞的一個水潭裏,撈到一枚得有兩寸見方的大金印,而且是國產貨,金印上有龍首鈕。
“郡王,這不是皇室的用器嗎!”尤文新很是吃驚。
“嗯,確實是中原的器形,像是王爺的印璽,反過來看看。”
一般而言,按岐帝國的制度,一級王冊封授予金印,國公冊封授予羊脂玉印,功勞巨大的異姓王冊封用銀章,懷王就是銀章,郡王只能用紫銅印,沈雲卿家裏的都是銅章,再往下的用玉章。
這枚金章形制和周晟的那枚很像,不同的是這枚是龍首章,而周晟那枚是整條盤龍章,而且看形制和雕工,還就是岐王朝的東西,居然落到了宗諾差的手上,很可能是搶劫順帶從別人那裏弄來的東西。
翻過印章細看,楞是讓沈雲卿、尤文新都嚇一跳:
“宣王!”
“難道是文宣太子的金印!”尤文新猜測道。
“一定是了。”
文宣太子周儒瑾,是第二任女帝的侄子,一早就被立為太子,由於小姨子秀州公主篡權奪位,被廢太子位,圈禁在宣州就藩,後不甘被廢,起兵造反,但很快被平定。
文宣太子本人在兵變中失敗後下落不明,當時就有傳言,文宣太子已經逃走失去蹤跡,現在來看,應該是逃出了國。
至於是否在海上遭遇了海盜被劫殺,金印被奪走,但也可能是其本人和部署流落到國外,客死他鄉,金銀被藏在了這個溶洞內,宗諾差沒發現。
因為藏金銀的小水潭有一個L型的彎道,需要把手臂伸進去掏出來,肉眼是看不見的。
想到這裏,沈雲卿說:
“明日天亮,方圓半徑五裏之內派人搜索,查看有無文宣太子等人墓地。”
“郡王的意思是,文宣太子可能客死在此。”
“很有可能。明日十人為一隊搜索,一定要註意安全。”
“是。”
這枚金印不太可能是宗諾差得到的,杜須丹頌也不知這枚金銀,因此應該是一早就藏在了這裏。如果這個假設成立,應該是文宣太子在此居住過,或者死在了這裏。
翌日,迅速撒出人手搜索半徑五裏之內,於黃昏在小湖東南七裏處,發現一處雜草叢生的平地和野生稻子,有大片已經坍塌腐爛的建築遺跡,遺跡上還有一些人工燒制的瓦片,沈雲卿遂即趕到現場。
建築其實已經完全腐爛,唯一能辨認的是瓦片,中原形制的瓦片,一定是有人燒窯。
東南亞四季有大雨,當地其實根本不會燒窯,燒窯只能是外來的技術。而且瓦片都是中原形制,只可能是中原人在這裏定居。
地上的野生水稻,應該是當年為了生存,隨船帶的稻谷播撒在這裏耕種。
這裏的平地目測得有一千多畝,也應該是附近林地密度較小的地區,進行了人為的砍伐和開墾,用來種地和耕種。
“郡王,莫非文宣太子真到過此地。”
“現在看來,應是如此。繼續讓人找找,看看有無墳冢墓地,讓人把這些瓦礫挖開,下面或許還有一些東西。”
“是。”
按杜須丹頌的說法,這裏是個無人地區,連土著都沒有,十分隱秘。海盜都這麽認為,文宣太子一行人發現這裏後,應該也會這樣認為。
沈雲卿讓人對瓦片覆蓋面積最大區域進行挖掘,因為這裏最有可能是文宣太子的居所。
由於時隔近三百年,木質建築其實已經完全腐爛變成泥土,所以瓦礫下都是雜草和泥土,還有一些碳化的腐殖層,幾乎沒有太多的收獲。
而與此同時,在以東兩裏處,發現了一處已經長滿青苔、雜草、藤蔓的中原樣式墓群,其中赫然有文宣太子周儒瑾之墓,還有執金吾中郎將錢世理的墓。
現場共計發現四百五十六處單獨墳頭,還有一些合葬墓,而且清一色都是男子,沒有發現一個女人,或者有女人,沒有刻在墓碑上。
周儒瑾的墓最大,應該為自己挖了一個不大的陵寢,以彰顯身份地位。
墓碑上刻有薨於正佑三十六年,“正佑”這個年號在秀州公主篡位那年就給廢止,因此正佑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年,之後的三十二年應該是周儒瑾為了紀念和便於紀年繼續沿用。
周儒瑾兵變是廢除太子後的第五年,按時間推算,是正佑九年,當年周儒瑾三十一歲,之後又活了二十七年,五十八歲死亡,逃到此處躲了將近二十五六年。
其他墓碑上最早的死者是正佑十一年,應該是剛落地不久就死了,而且開始的頭五年就死了一百七十多人,應該是水土不服感染疾病。
此外他們當年出逃多少帶了一些財寶,加之有船,應該能從附近周邊買到一些草藥,所以勉強能夠活下來。
之後為了躲避追殺,一直隱姓埋名在此,由於缺少女人,所以很難繁殖人口,種群迅速老化和滅絕了。
堂堂一個太子,竟然落魄到這種地步,何其之悲哀。可以想見堂堂天朝太子,最後死去的時候是何等的寂寞、孤獨和淒涼。
對瓦礫的挖掘也有進一步的發現,瓦礫之下發現了一個用火燒過的夯土坑,顯然是用來防濕和存放物品的地下室。
在地下室內發現了一些財務,大量的陶器,陶器被泥封著,保存相當完好,沈雲卿讓人打開了一個,發現裏面是藏書,而且他們在此定居後,搞了一些技術生產,自己能生產紙張,這些藏書是記錄他們在這裏的一些生活軌跡。
“郡王,這文宣太子流落到此,真是太慘了。”
“一世的榮華,到頭來也不過是一捧黃土,一塊清凈之地而已。”
“那現在怎麽辦?”
“把這些東西都搬走,讓人給墓地清理一下,上兩柱香,備一些貢品,祭掃一下,再拍一些照片回去。”
“是。”
再多的財富,再高的地位,生不帶來死不帶走,到頭來就是墳前那塊巴掌大的地方,太子之位何其高高在上,最後還不是落得個流落國外,客死他鄉的下場。
很多時候,出海都是迫不得已,出海一定有自己的難處,因為皇權鬥爭逃難出海的數不勝數,周儒瑾的結果不是最好的,但也不是最差的。相較於那些死於權力鬥爭的皇室成員來說,周儒瑾至少還是善終的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走,去伐木的地方看看。”
“是。”
沈雲卿遂即前往伐木地點,現場勘察樹林情況。
來到砍伐地點時,七八顆黃花梨根部已經被砍了一圈,但就是沒砍去多少,而且是五個人圍著一顆直徑八十厘米左右的“小樹”圍著砍,楞是也沒能砍動多少,可見木材何其堅硬。
整片整片的林子都是原始森林,被這種黃花梨大量覆蓋,還有一些小苗和金絲柚木。
“都是好東西啊……”沈雲卿難免感慨,他想到的都是錢。
“郡王,這些木材難道都值錢?”
“嗯,只要合理開采砍伐,控制數量,這一顆就能賺好幾十貫錢的利潤。不過砍樹還得種樹,明天讓人把這些地上樹苗都連根給我起出來,然後種在木桶裏帶回去,當心樹根,盡量別弄斷,另外多讓人放哨,別被猛獸給偷襲。”
“是。”
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沈雲卿打算把這些地上的樹苗給起出來,種在木桶裏,弄去臘婆南方的瓦甌半島上,那裏的氣候和這裏相近,也許能給移栽成功,一百年兩百年後,就能大片長成木材。
當晚休整一夜,翌日開始搬運財寶,由於廊洞寬度有限,宗諾差把財寶搬進去是幾十年間一點一點的搬,每次不多,一年搬幾次,積少成多倒也沒什麽問題。現在要一口氣全都搬出來,就很費力。
最後商量了一個辦法,在戰船的船首固定一根繩索,一直拉到瀑布後,一個不到一人高的隱蔽通孔,然後使用滑輪,利用瀑布和戰船高低落差產生的斜度,把財寶裝在麻袋內給傳輸出來。
麻袋一次還不能裝的太多,麻袋雖然很大,但是貴金屬的密度很大,麻袋承受不了太多的重量,組織纖維會斷裂,掉水裏就得不償失了。
寶藏運了整整兩天,裝滿了兩甲板,除了黃金白銀、玉料、寶石、天然水晶、玻璃珠,還發現了一些帶帽,完整的大型硨磲殼,蘇合香、乳香。
蘇合香、乳香其實都是膏狀物、膠狀物或者塊狀物,保存周期幾乎無限,都是當下較為名貴的香料,但不是食用的辛香料,而是一種熏香,能長期保存,基本上只要保存得當,都是千年不朽,萬年不腐的東西。
蘇合香原產在印度、伊朗和中東地區,東南亞沒有,但是海上貿易商船會帶著這些東西,而乳香是東南亞特產,都有一定的藥用價值。
兩者價格雖然沒有檀香、沈香、龍涎高,但基本也是以白銀交易,所以在商品中的價值利較高。
而檀香、沈香都不易保存,尤其是這兩種不是膏質、油質、膠質,容易腐敗。龍涎是鯨魚的腸胃分泌物,其實就是一種結實,數量太少,不容易弄到,所以極少有商船能運輸販賣這種東西。
此外還在玻璃珠和天然水晶中發現了不少毛鉆原石,也在有色寶石中發現了尖晶石、有色水晶、石榴石等一些近現代沒有一太多價值的晶體。
當下由於認知淺,以及海盜沒有太多珠寶經驗,他們對寶石的區分能力很差,只要搶到晶體類透明石頭,都覺得是高級珠寶,其實不是。
其實區分是不是晶體類寶石,近現代主要的辦法就兩個,一是物以稀為貴,產量越少,基本上就是高級寶石,產量越多,都是垃圾級的裝飾品。
二是看硬度,硬度越高,都是高級寶石,硬度越低,基本上都是垃圾級的石頭。
甭看都有透明有顏色,但未必都是好寶石。
起出全部財寶,對溶洞進行了最後一次清理,不要還有什麽漏網之魚。
果然,軍卒在溶洞的一個水潭裏,撈到一枚得有兩寸見方的大金印,而且是國產貨,金印上有龍首鈕。
“郡王,這不是皇室的用器嗎!”尤文新很是吃驚。
“嗯,確實是中原的器形,像是王爺的印璽,反過來看看。”
一般而言,按岐帝國的制度,一級王冊封授予金印,國公冊封授予羊脂玉印,功勞巨大的異姓王冊封用銀章,懷王就是銀章,郡王只能用紫銅印,沈雲卿家裏的都是銅章,再往下的用玉章。
這枚金章形制和周晟的那枚很像,不同的是這枚是龍首章,而周晟那枚是整條盤龍章,而且看形制和雕工,還就是岐王朝的東西,居然落到了宗諾差的手上,很可能是搶劫順帶從別人那裏弄來的東西。
翻過印章細看,楞是讓沈雲卿、尤文新都嚇一跳:
“宣王!”
“難道是文宣太子的金印!”尤文新猜測道。
“一定是了。”
文宣太子周儒瑾,是第二任女帝的侄子,一早就被立為太子,由於小姨子秀州公主篡權奪位,被廢太子位,圈禁在宣州就藩,後不甘被廢,起兵造反,但很快被平定。
文宣太子本人在兵變中失敗後下落不明,當時就有傳言,文宣太子已經逃走失去蹤跡,現在來看,應該是逃出了國。
至於是否在海上遭遇了海盜被劫殺,金印被奪走,但也可能是其本人和部署流落到國外,客死他鄉,金銀被藏在了這個溶洞內,宗諾差沒發現。
因為藏金銀的小水潭有一個L型的彎道,需要把手臂伸進去掏出來,肉眼是看不見的。
想到這裏,沈雲卿說:
“明日天亮,方圓半徑五裏之內派人搜索,查看有無文宣太子等人墓地。”
“郡王的意思是,文宣太子可能客死在此。”
“很有可能。明日十人為一隊搜索,一定要註意安全。”
“是。”
這枚金印不太可能是宗諾差得到的,杜須丹頌也不知這枚金銀,因此應該是一早就藏在了這裏。如果這個假設成立,應該是文宣太子在此居住過,或者死在了這裏。
翌日,迅速撒出人手搜索半徑五裏之內,於黃昏在小湖東南七裏處,發現一處雜草叢生的平地和野生稻子,有大片已經坍塌腐爛的建築遺跡,遺跡上還有一些人工燒制的瓦片,沈雲卿遂即趕到現場。
建築其實已經完全腐爛,唯一能辨認的是瓦片,中原形制的瓦片,一定是有人燒窯。
東南亞四季有大雨,當地其實根本不會燒窯,燒窯只能是外來的技術。而且瓦片都是中原形制,只可能是中原人在這裏定居。
地上的野生水稻,應該是當年為了生存,隨船帶的稻谷播撒在這裏耕種。
這裏的平地目測得有一千多畝,也應該是附近林地密度較小的地區,進行了人為的砍伐和開墾,用來種地和耕種。
“郡王,莫非文宣太子真到過此地。”
“現在看來,應是如此。繼續讓人找找,看看有無墳冢墓地,讓人把這些瓦礫挖開,下面或許還有一些東西。”
“是。”
按杜須丹頌的說法,這裏是個無人地區,連土著都沒有,十分隱秘。海盜都這麽認為,文宣太子一行人發現這裏後,應該也會這樣認為。
沈雲卿讓人對瓦片覆蓋面積最大區域進行挖掘,因為這裏最有可能是文宣太子的居所。
由於時隔近三百年,木質建築其實已經完全腐爛變成泥土,所以瓦礫下都是雜草和泥土,還有一些碳化的腐殖層,幾乎沒有太多的收獲。
而與此同時,在以東兩裏處,發現了一處已經長滿青苔、雜草、藤蔓的中原樣式墓群,其中赫然有文宣太子周儒瑾之墓,還有執金吾中郎將錢世理的墓。
現場共計發現四百五十六處單獨墳頭,還有一些合葬墓,而且清一色都是男子,沒有發現一個女人,或者有女人,沒有刻在墓碑上。
周儒瑾的墓最大,應該為自己挖了一個不大的陵寢,以彰顯身份地位。
墓碑上刻有薨於正佑三十六年,“正佑”這個年號在秀州公主篡位那年就給廢止,因此正佑這個年號只用了四年,之後的三十二年應該是周儒瑾為了紀念和便於紀年繼續沿用。
周儒瑾兵變是廢除太子後的第五年,按時間推算,是正佑九年,當年周儒瑾三十一歲,之後又活了二十七年,五十八歲死亡,逃到此處躲了將近二十五六年。
其他墓碑上最早的死者是正佑十一年,應該是剛落地不久就死了,而且開始的頭五年就死了一百七十多人,應該是水土不服感染疾病。
此外他們當年出逃多少帶了一些財寶,加之有船,應該能從附近周邊買到一些草藥,所以勉強能夠活下來。
之後為了躲避追殺,一直隱姓埋名在此,由於缺少女人,所以很難繁殖人口,種群迅速老化和滅絕了。
堂堂一個太子,竟然落魄到這種地步,何其之悲哀。可以想見堂堂天朝太子,最後死去的時候是何等的寂寞、孤獨和淒涼。
對瓦礫的挖掘也有進一步的發現,瓦礫之下發現了一個用火燒過的夯土坑,顯然是用來防濕和存放物品的地下室。
在地下室內發現了一些財務,大量的陶器,陶器被泥封著,保存相當完好,沈雲卿讓人打開了一個,發現裏面是藏書,而且他們在此定居後,搞了一些技術生產,自己能生產紙張,這些藏書是記錄他們在這裏的一些生活軌跡。
“郡王,這文宣太子流落到此,真是太慘了。”
“一世的榮華,到頭來也不過是一捧黃土,一塊清凈之地而已。”
“那現在怎麽辦?”
“把這些東西都搬走,讓人給墓地清理一下,上兩柱香,備一些貢品,祭掃一下,再拍一些照片回去。”
“是。”
再多的財富,再高的地位,生不帶來死不帶走,到頭來就是墳前那塊巴掌大的地方,太子之位何其高高在上,最後還不是落得個流落國外,客死他鄉的下場。
很多時候,出海都是迫不得已,出海一定有自己的難處,因為皇權鬥爭逃難出海的數不勝數,周儒瑾的結果不是最好的,但也不是最差的。相較於那些死於權力鬥爭的皇室成員來說,周儒瑾至少還是善終的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